十年来,校区坚持党管人才,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要求,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凝聚起一支师德高尚、规模适中、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校区新增国家级人才5人、省级人才20余人,涌现出师德模范王克老师、齐鲁最美教师于长军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校区获评2019年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行动,深入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综合改革总体方案》的精神,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人事部门牵头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制定《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发布《koko体育(威海)关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行动的决议》,提出人才强校七大行动方案。
校区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人才强校七大行动方案
树牢师德师风。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师德建设委员会,将师德考核贯穿教师选聘、岗位聘任、晋职晋级、年度和聘期考核全过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考评监督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大力弘扬koko体育“八百壮士”精神,以刘永坦院士、王克老师等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
首届教育教学“校长奖”先进事迹报告会
青年教师赴校本部学习交流
新入职教师到沂蒙党性教育基地见学
加强人才引培。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常规师资聘任暂行规定》《海外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累计引进教师200余人。充分利用校区创新创业平台优势和威海宜居环境,实行“一院一拔尖”,对于特殊人才“一人一策、快速引进”。引进(培养)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的教师5人、具有省级人才称号的教师20余人。
新入职教师代表宣誓
《大众日报》、学习强国平台报道我校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开展分类聘任。科学规划师资队伍结构、岗位和规模,按照教师、实验、管理三个系列分类设置工作岗位,引导人才在不同类型岗位之间合理流动。将教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和创新创业型,让“各路神仙”都有其不同发展轨道,精准“入位”,有序发展。
健全考核评价体系。除破“五唯”,打破人才评价标准“一刀切”,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完善分类评价、代表性成果评价、长周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以及增值评价与综合评价,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十年来累计晋升教授59人、副教授148人。
校长韩杰才与教师代表座谈交流
深入实施教师岗位长准聘制度。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实施教师岗位长聘、准聘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持续筑牢有利于高层次人才稳定、集聚的人才高地。聘任长聘岗教师12人,准聘岗教师16人。
大力培育青年人才。发扬学校优良传统,为青年优秀人才创造各种机会,让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建设“卓越”青年人才领航工作站,发挥“强引领、促交流、搭平台”作用,为青年人才学术交流、学科交叉合作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措施和更有利成长的创新平台。持续实施“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新增青年拔尖教授6人,青年拔尖副教授7人。设立教师成长专员和人才服务专员,为人才发展提供个性化支持,帮助青年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已为25名青年教师配备了成长专员,校院两级专兼职人才服务专员7人。
校区领导为新入职教职工代表佩戴koko体育徽章并赠送《刘永坦传》
“卓越”青年人才领航工作站启动
校区领导与青年教师座谈
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面向未来,校区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健全人才队伍体系,创新人才管理模式,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开创新时代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新局面。